黄瑞华:30年专心培育“苏淮猪”

2018-02-27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作者:宣传部设置

A+ A-

      “苏淮猪”以肉嫩、多汁、肌内脂含量高,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必备佳肴,可你知道这个淮安唯一一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的“苏淮猪”是如何培育的吗?这其中凝聚了南京农业大学一位教授三十年的呕心沥血。


  



实践出真知与淮安结缘30年

  这黑猪可不是普通的“苏淮猪”,前不久刚刚接受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手术,过不了多长时间,相信跟“多利”羊、“中中”猴一样,克隆“苏淮猪”也即将诞生。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院长黄瑞华告诉记者,“这就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我们的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有用,第二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现代化的养殖场会发现一些特别优秀的个体,如何让它的群体不断地扩大,我也通过这种手段让它扩群。”

  

      眼前这位为人平和、学识渊博,完成了“苏淮猪”体细胞克隆技术的正是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南农大淮安研究院院长黄瑞华,早在三十多前年,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的黄瑞华,曾赴淮安参加学校的大型“科技播火”活动,第一次下乡科普养猪知识的他,没想到反而从农民身上学到了用草木灰治疗猪拉稀的知识,这让他与苏淮大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黄瑞华告诉记者,“我一听很有道理,草木灰里含有钾元素,钾元素具有收敛的作用,能够起到止泄的效果,这个到现在我都记得。实践出真知,你只有到一线去,你才能知道,知识来自于哪里,知识要应用于哪里,所以我对淮安这块沃土,一直把自己当成这个地方的主人,就是这种感觉。”


      科研育种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想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背后一定会经历别人未曾经历的艰辛。黄瑞华研究团队经常在猪场的宿舍,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他对试验场的每一头猪都是“关爱有加”。“这个耳标松了,松了很快就要掉了,掉了这个仪器它就识别不了了这个个体了,所以这个信息要及时地关注,我们强调自动化,自动化并不是强调人可以偷懒,其实人需要干得更勤了。”


  

       为了让智能化的设备在养猪场里能普及使用,黄瑞华在试验猪场里率先建成了智能化的装备,小猪住着带恒温的猪舍,每头猪的饲养过程、进食量、每天增长了多少,也都是全天24小时电脑监控,而这些数据也是黄瑞华每天要看的资料。南农大淮安研究院试验猪场负责人吴承武曾是黄瑞华的一名学生,研究生毕业之后,他选择留在试验猪场,他向记者透露,“老师的坚守也感染每一名学生,猪的智能化设备,可以让我们每天时时刻刻了解到这个猪的生长性能,它每一天的体重增长,包括它的采食量、包括它的料肉比,我们都有一个很详细的汇总,就不像以前我们人为去称料,去给猪称体重,那样数据上可能会有一些偏差,像这个做得就精准一些。”


  一年里黄瑞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在淮安农村基层、猪场一线,三分之一的时间服务全国各个城市的养猪行业,三分之一的时间还要留校任教,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博士生牛清告诉记者,“黄老师的工作在淮安占了很大一个比例,我们每周至少见他一面,多的话两三次都没有问题,然后我们每周都有工作汇报和读书汇报,也是按时给我们开的。”



淡泊名利 打造淮安的畜禽名片

  正因为黄瑞华团队不断坚守的研究与服务,淮安较快地实现了从淮猪、新淮猪到苏淮猪的品种突破。目前该市有三分之二的猪场养殖的正是黄瑞华培育出的耐粗粮、耐恶劣环境、繁殖力较高、肉质细腻的苏淮猪,这也成为了淮安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级畜禽新品种,黄教授的试验猪场也被授予“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称号,他的团队被授予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他也成为当之无愧的淮安畜禽名片的打造者。在深埋淮安科研的过程中,黄瑞华不断收到一些大型企业、其它地方城市抛来的年薪超过百万的橄榄枝,即使在淮安工作期间一直住着快捷酒店,但他一直不为所动,一心培育“苏淮猪”。黄瑞华向我们透露,“我到研究院来了以后,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期间,张家港有一个企业,拼命地在动员我,三番五次地动员我叫我到他们那边去,就是张家港的一个人才项目,讲实话,如果去了那边,苏州一套房子、张家港一套房子,500万的启动经费,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讲实话,我没有动心。”



    30年踏踏实实,30年勤勤恳恳,黄瑞华把自己充满热情与信念的30年,都奉献给了现代农业,眼下他还有些事情急需要做,那就是普及他的健康生态养猪的理念。黄瑞华说,“我对研究院的同事反复强调,对于研究院的产品,第一是安全,第二是优质,把这两个把控好,我这个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试验猪场的产品就是真正的放心产品。”

原文链接:http://news.jstv.com/a/20180215/5a84e56cf3ca62145cae0875.shtml?jsbcAp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