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新华社】芒种至,仲夏始,“农博馆”里“稻”秾事

2019-06-10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作者:党委宣传部

往年芒种说仲夏,今日农博“稻”故事。6月6日下午4:00-5:30,一堂别开生面的稻作文化课被搬进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不同学科背景的两大教授为学生同台授课,创新演绎你不知“稻”的事!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馆长卢勇教授为学生们热情开讲,“解读”插秧背后的大文化。

稻作的起源、地理分布和发展如同春种秋收、冬贮夏藏规律一般自然,短短半个多小时的授课,便让同学们燃起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

“一般籼稻米粘性较差、粒型长而窄,粳稻米性粘、米粒短而圆……”学生们人手一份稻苗,李教授让大家观察粳稻和籼稻植株,现场提问,并深入浅出讲述粳稻和籼稻在种植维度、粘性等方面的区别,同学们认真聆听、纷纷抢答,好不热闹!

稻作到底起源于哪里?学生们围坐在农博馆的沙龙,听李刚华教授说起了“籼米”与“粳米”的发音争夺战……

在这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馆里,数不尽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活和文化用品、农业作物和动物标本等藏品让大家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作为国内高校首个以传统农业文明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农博馆无疑是人们了解中华农业文明起源与发展演变的活的“教科书”。

原文链接:https://live.xinhuaapp.com/xcy/reportlist.html?liveId=155978891142357

编辑:

阅读次数:678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