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南京日报】南农大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绍铃: 让梨好种、好看、好吃

2019-08-14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作者:党委宣传部

梨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水果,小小一个梨,内有大乾坤。南京农业大学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绍铃(上图右一)教授讲述了梨背后的故事。 

目前,中国每年梨产量约为1950万吨,约占世界梨总产量的70%。2008年,农业部和财政部选择了50个农产品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对象,梨就是其中之一。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把各个农产品行业中的专家集中起来,在种质资源、新品种培育、栽培、土肥、病虫害防控、保鲜加工、产业经济等方面展开研究,张绍铃正是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张绍铃曾在福建农大和山西农大求学,后又到日本攻读博士学位。在日本读书期间,他的导师专攻梨树,由此,张绍铃也进入到这个领域。1999年,他作为人才引进来到南京农业大学。在当时南农和江苏省农科院都没有专家研究梨树的背景下,从归国初期的单打独斗,到斩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中国“梨首席”,张绍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今他一手创立的南京农业大学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有固定研究人员14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成为我国梨研究的领头羊。 

张绍铃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新品种培育和轻简化栽培。“中国是梨的发源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品种,比如我们常吃的砀山酥梨、库尔勒香梨等。”张绍铃说。培育新品种的目标是让梨更好种、更好看、更好吃。对果农来说,要好种、抗病虫害能力强,对消费者来说,要汁多肉细甜润。目前张绍铃已带领团队培育出6个新品种,其中,“夏露”肉质最细,“宁酥蜜”清甜,自花可结实,“宁霞”果皮红润好看。 

新品种的培育过程很不容易,要找出具备微甜、汁多、肉细,或者具有抗病、自交亲和等特异性状的品种资源,再进行杂交。比如“夏露”这个品种就是以日本品种“新高”和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选育的“西子绿”杂交选育而成。“新高”的糖度高、果个大,“西子绿”外观美,它们的后代“夏露”结合了“父母”的优点,好看又好吃。而针对目前我国优质早熟梨品种偏少这一现状,张绍铃和团队通过筛选早熟、极早熟种质资源,杂交选育出了“宁早蜜”、“夏清”等优质早熟梨品种,7月即可上市,延长了鲜梨的市场供应期。 

虽然是教授、博导,张绍铃并不埋首于象牙塔。他心系产业,在梨树生产的关键时期,在全国各产区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将新品种、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常年奔走在生产一线,也让张绍铃看到了我国梨产业发展的现状: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研发易掌握、易操作的轻简化栽培技术迫在眉睫。“以前传统的栽培模式树体高大,修剪和授粉都不方便,果农还得爬梯子。”张绍铃介绍,新研发的倒“个”形、“3+1”形轻简化树形,降低了主干,缩小了树冠,对果农来说操作更方便,且树体通风透光好,有利于果实生长。 

针对梨自然授粉受气候条件影响大,而人工辅助授粉存在用工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张绍铃和团队研发出了梨树液体授粉技术:将花粉溶解在特制的营养液里,“像打药一样”用喷雾器喷洒授粉。常规的人工点授一个人一天还忙活不完一亩地,液体授粉一个人半小时就可搞定一亩地,效率整整提高了36倍,授粉用工可减少90%以上。 

梨树属于自花不结实性果树,一个梨园里必须有不同品种的梨树才能结果。不仅增加了授粉用工,而且一个果园里种植两个甚至多个梨品种,也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2011年,张绍铃团队破解了梨树自花授粉不结实的产业问题,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与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们选育的‘宁翠’、‘宁酥蜜’都是自交亲和性品种,一个园子只需要种这一个品种就能正常结果。”张绍铃介绍。 

搞农业科研虽不易,但在张绍铃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仍然埋头于试验研究、奔波在田间地头,继续带领团队致力于促进我国梨产业发展,为梨农谋福利、让消费者吃好梨。

原文链接: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9-05/30/content_537484.htm?div=-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编辑:

阅读次数:1193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