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助力“双一流” 国际合作谱新篇

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5年回顾

作者:王璐来源:党代会发布时间:2019-06-28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将国际化的传统优势和发展新思路、新理念相结合,推动国际化水平提升迈出重要步伐。

国际合作网络持续优化

“一带一路”布局初步形成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实际,持续深化与原有战略合作伙伴的实质性学术交流,大力拓展与东欧、东南亚、非洲、拉美的新合作伙伴的人文交流,学校国际合作网络得到持续优化。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建立正式合作关系的境外院校和单位数增至131个,增长率达70%。截至2018年9月,我校已经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195所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已有的国际合作资源基础上,持续优化和提升学校国际合作网络的全球布局。
      进一步加强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瓦赫宁根大学、康奈尔大学、埃格顿大学等传统合作伙伴的学术交流,推动与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泰国农业大学、印尼玛琅国立大学、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布局初步形成。

国际合作交流纵深推进

“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力

        学校积极配合国家外交战略,发挥学科优势,与非洲和东盟国家高校保持了长期卓有成效的合作。全球首个农业特色孔子学院建设成绩显著,获国家领导肯定。学校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合作申报的“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获得科技部批准并投入运行,“中-肯农业科技园区”启动建设。2014年,学校获外交部和教育部批准建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2017年,学校首批入选农业部“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五年来,学校在教育援外、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外交战略的工作中有效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国际显示度。自学校与全球农业与生命科学高等教育联盟协会(GCHERA)合作设立“世界农业奖”以来,已连续开展六届世界农业奖的评选和颁发,为国际影响力提升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外国专家项目数量和经费持续增长。五年来共获各类聘专项目557项,项目经费年均超1000万元、增长率达10%。同时,外国专家的层次和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五年来,聘请含40多位外籍院士在内的境外专家2700余人次。来访专家中,来自国外高水平大学、研究院所的副教授以上专家达85%。

国际科研合作显著拓展

研究平台建设成果丰硕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积极打造世界一流、国际化、跨学科科研合作平台。2014年,学校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建“全球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与瓦赫宁根大学、康奈尔大学达成相关学科的合作意向,2017年成功获批建立“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2016年起,学校与密西根州立大学正式建立合作关系,两校随后在粮食生产、气候变化、资源与环境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于2017年底发起成立多边、开放的“亚洲农业研究中心”合作平台。2018年,学校先后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诺丁汉大学、亚伯大学、洛桑试验站、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德国于希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建立中英、中法、中德植物表型组学联合研究中心。
      2018年启动“国际合作能力提增计划”,设立“国际合作培育项目”和“国别研究专项”。经征集遴选评审,5项亚洲农业研究中心联合研究项目(第二期)、13项中欧合作交流专项、5项中非合作交流专项和5项国别研究专项子项目获得立项资助,资助金额310万元。
      五年来,共有教育部“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促进与美大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等10项国际合作项目获批立项,累计获得项目经费172万元。获美国农业部“农业与食品研究计划竞争项目”等境外国际合作项目11项,项目经费约400万元。

国际人才培养全面深化
合作办学模式创新发展

      五年来,学校持续优化整合长短期赴境外交流学习项目,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了出国留学“选、派、管、回、用”的工作机制。在加强与海外名校合作交流的同时整合校、院、学科三级奖学金资源,“学生交流基金”使用结构得到优化,学生交流专项金额以及执行率逐年提高,协助并配套资助的学院级赴境外交流团组数持续增长,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派出人数逐年增加。2014年至今,学校共派出教师2003人次、派出学生2908人次,师生出访人次分别年均增长14%、17%。
      五年来,国际学生教育数量逐年稳步快速增长,国际学历生、国际研究生人数增长超150%。长短期国际学生来自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出“国别多、类别全、专业广、层次高”等特点。国际学生奖学金资助渠道多样,形成了“多渠道招生、多元化投入、多层次培养”的国际学生教育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中外合作办学新范式。2016年,学校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正式达成共建联合学院的合作意向,致力于培养中美两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领导人才、开展跨学科科研合作和科技推广。双方提出“以一流人才培养支撑高水平科研合作,以两校联合学院带动多边学术交流”的创新理念,旨在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思路、新模式,打造具备示范性意义的合作办学机构。日前,联合学院设立已获教育部正式批准,对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双一流”建设意义重大。学院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与办学新模式,还将填补我国涉农领域合作办学机构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