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我校生科院研究人员揭示水稻自身“抗旱免疫”机制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用水量最多的作物。水稻淹水栽培耗水量惊人,干旱影响水稻生长,秋旱不仅导致夏收作物减产,若是发生春、夏、秋连旱,则农民会颗粒无收;若次年春季继续干旱,灾情发展就更加严重。近日,南农大生科学院蒋明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水稻中ABA信号转导的一个正调控因子CCaMK(Ca2+/CaM依赖型蛋白激酶)被ABA活化的机理。这一研究揭示了水稻自身提高抗旱能力的基础,有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打开一条干旱情况下提高水稻产量的新途径。以往研究表明,水稻中的植物激素ABA(脱落酸)能够提高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够提高水稻在缺水情况下的生存能力。然而,水稻对抗干旱的能力就像一种很难被激发的自身“免疫力”,作用机制十分神秘。蒋明义教授团队的前期研究发现,水稻中DMI3是ABA信号转导中的一个正调控因子(Shietal.,MolPlant,2012;Shietal.,PlantCellEnviron,2014)。DMI3就像是ABA的一个“免疫细胞”,能够提高ABA作用于水稻产生的抗旱能力,然而如何活化DMI3,提高水稻的这个“免疫力”呢?蒋明义教授团队找到一个DMI3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