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勇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传染病》阐述控制人感染狂犬病的One Health策略
对于狂犬病,人们一般认为,是狗感染病毒后咬人,导致人被传染发病;但我国的狗身上的狂犬病毒来自哪里?这是困扰动物流行病学多年的一个问题。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免疫研究所的最新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在我国,野生动物携带多种基因型的狂犬病毒,并成为狂犬病毒侵染犬类之前的“藏身之地”,而且可能是病毒跨国境流通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项基于流行病学信息库的大数据分析,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传染病期刊《柳叶刀传染病》。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檀济敏告诉记者,狂犬病作为动物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感染后的发病及死亡率几乎为100%,至今发病后无治疗措施的传染病。亚洲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首位,中国每年人的狂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世界第二位,全国每年有近1000例人感染狂犬病并死亡的案例,并且主要发生在中南部农村地区,尽管总的年度报告病例数在逐年降低,但是在我国的部分农村地区,狂犬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除了人感染狂犬病主要出现在中南部省份的农村地区,犬携带狂犬病是造成人感染的主要原因以外,在我国西藏、青海等省部分西部省份,已经多年没有报道过狂犬病感染人的病例,但近年在这些地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