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土壤日:南农大7位教授共上生态文明公开课 与学生谈天说“地”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2020年12月5日是第7个世界土壤日,主题是“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如何看待人类和土壤之间的关系?南农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系教师党支部组织了7位土壤学教授同上生态文明公开课,带学生共同探寻土壤“银河系”里的“璀璨繁星”。“落地”更要“生根”“土壤是万物之源,农业之本。岩石经过风化就形成了土壤,但是由于温度、水分、地形、生物等成土过程的条件不同,造就了五彩斑斓的土壤,也孕育了不同的土壤文明,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潘根兴教授从土壤与土壤学科的起源说起,就“土”论“土”,串联起土壤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孕育的生态文明与人类文明,与同学们一同在课堂上探寻土壤的形态之美、力量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我们学土壤、学农业,就要像植物生长一样,不仅仅是立足大地干事情,更是要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厚积薄发,破土而生。无论走到哪也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这就是乡土情结,就是强农兴农志,爱国报国心。”资环学院院长邹建文教授这样与学生谈到。“地利”方能“人和”长期以来,南农大的“土”教授们一直致力于守护土壤健康的一线战场,在他们看来,为土“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