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一边收割一边检测小麦蛋白质含量,无人收获技术让麦作越来越“聪明”
通讯员许天颖曹强科技日报记者金凤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芒种时节的江苏大地,麦浪滚滚。6月4日,在江苏盐城射阳临海农场,小麦收获机正开足马力、并驾齐驱,其中的无人收获机,全程无人驾驶,在后台智慧麦作系统的操作下智能“吞”麦、精确“吐”粒。在这场“北斗导航支持下的小麦无人收获技术”现场观摩会现场,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在田间一线指导小麦收割,精准助力夏粮丰收。无人收获机在收割同时,还能在线实时检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天眼地网”,立体化感知农情作为2019年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领衔的“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智慧麦作技术”,主要包括北斗导航支持下的小麦无人播种收获技术、无人机支持下的小麦精确施肥喷药技术以及物联网支持下小麦智慧灌溉技术。观摩会现场上演的“北斗导航支持下的小麦无人收获技术”也是其中之一。这套瞄准未来的智慧农业技术究竟“硬核”在哪儿呢?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副院长田永超教授介绍,以往判断苗情的老办法是“看天、看地、看庄稼”,依靠田里看、经验断,这种靠一个技术人员下田从点上看苗情的传统办法,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局限,往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