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报】【专家署名文章】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50.19%。如此众多的老年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这对农村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家庭结构出现了重要的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空巢化。这些变化为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建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从政策设计上看,这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比较符合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老年人的家庭观念和消费观念,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未来一段时期内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但是,对大部分的农村家庭而言,居家养老是一个新生事物。与家庭养老方式不同,家庭养老是利用家庭内部资源实现家庭成员的养老责任,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通过无偿、低偿和有偿的方式获得部分养老服务,以弥补家庭养老服务能力的不足。因此,居家养老服务能否被农村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