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20余年科研攻坚,南农团队“亮剑”小麦赤霉病世界难题
风吹麦浪,金穗飘香,眼下正值丰收季,农人在为收麦忙。在南京农业大学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为了解决小麦“癌症”赤霉病的世界性难题,围绕抗赤霉病育种中“选什么基因、用什么亲本、怎么选”的瓶颈问题连续攻关20余年。“小麦抗赤霉病研究一直是热点,也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团队负责人马正强教授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改变,赤霉病发病区域扩展、常发重发已成趋势,严重制约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影响粮食安全。正因为如此,他带领的团队咬定小麦抗赤霉病这个难题,鉴定出18个抵抗小麦“癌症”的遗传位点,其中包括最重要的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1,建立了高效的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创造出上百个抗赤霉病、综合性状优异、适应不同生产区的新种质,并以此为基础成功选育出高产抗赤霉病新品种。团队不仅为解决抗赤霉病育种瓶颈问题、保障我国和全球小麦生产和食品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还是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典范,是“顶天立地”的农业科研样本。团队带头人在2024全国抗赤霉病育种推进会上向近200名小麦专家和同行介绍抗赤霉病种质创新和育种成果(前右一:孙其信院士;前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