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水稻栽培也有科学“营养餐”——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再创百亩方高产纪录
9月3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超高产现场观摩与交流会”在云南个旧市举行,来自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和作物学会作物栽培委员会水稻学组的专家,考察了位于云南个旧市大屯镇、蒙自市草坝镇的超高产百亩方。其中,个旧市大屯镇的百亩方,经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朱有勇、张洪程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52.3公斤,最高田块达到1209.5公斤/亩,再创百亩方高产纪录。这一套“藏”于水稻栽培全过程,连续4年创下高产记录的到底是怎样一套技术呢?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始人凌启鸿教授介绍,该技术根据水稻高产生育的基本规律,做到“生育有模式、诊断有指标、调控有规范,措施可定量”,将栽培从凭经验到能够定量,用工程技术的方法,设计栽培方案“按图施工”,使得措施应用时期最合适、数量最精确,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效果,使得基层农技员和农户易学、易懂、易掌握。南京农业大学丁艳锋教授介绍,这套技术理论体系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摸索出了水稻施肥的关键参数,过去施肥就是“一炮轰”,前期的秧苗分叉多、看起来长势很旺,但到了结实期,成穗率却很低,前期“虚胖”,最后农户们常常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