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我科学家在稻米蛋白品质形成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由万建民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稻米蛋白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从细胞、遗传和生化层面阐明了GPA4蛋白在调控水稻贮藏蛋白内质网输出中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于11月1日在线发表在植物学权威刊物《植物细胞学(ThePlantCell)》上。作科所任玉龙副研究员和南京农业大学王益华教授、刘峰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万建民院士为通讯作者。据悉,稻米中含有大量的贮藏蛋白质,它是稻米中仅次于淀粉的第二大类营养物质。其中谷蛋白是水稻种子中含量最高的贮藏蛋白,占种子总蛋白的60%以上,是稻米蛋白品质改良的首选目标。谷蛋白首先在胚乳细胞的内质网中以57kDa前体的形式合成,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囊泡运输过程,转运到蛋白贮藏液泡进行沉积,并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的谷蛋白。但目前对该转运过程的调控机制还知之甚少。万建民院士科研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水稻蛋白转运突变体命名为gpa4,该突变体中57kDa谷蛋白前体过量积累,并形成两种异常的内质网衍生结构。GPA4编码一个进化上保守的膜蛋白GOT1B,该蛋白定位于与顺式高尔基体相连的内质网输出位点(E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