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万建民院士团队阐明籼稻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 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我国北方多种植粳稻,南方多种植籼稻。一般来说,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据预测,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7月26日,万建民院士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系统鉴定了引起籼稻和粳稻杂种花粉不育的位点,并对其中一个最主效的位点进行了基因克隆和遗传、分子机制的深入解析,解开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同时揭示了基因的演化规律以及其在不同水稻种质资源中的分布。该研究历时13年,为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高产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期刊。生殖隔离是阻碍杂种优势的最大障碍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20世纪70年代以来,袁隆平先生研发的杂交水稻主要就是通过利用籼稻亚种内的杂种优势培育杂交稻,实现了水稻大幅增产,带来第二次“绿色革命”,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籼稻和粳稻亚种间杂交稻具有更大的增产潜力,但亚种间杂交带来的花粉不育、小穗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等“杂种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