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高素质动手的人才比动脑的人才更加稀缺
人的记忆总容易被食物唤醒。沈其荣犹记得,年幼时常盼着父亲从上海回家探亲,父亲带回来的苹果家人总是舍不得吃,十分珍惜地将之摆在桌子一隅,满屋子都飘着幸福的果香。“现在的苹果,香味早没那么浓了。”跨越半个世纪,一段小小的往事,勾勒出农业发展的复杂情状。农业的智能化,提升了农副产品的产量,很大程度平衡了供需关系,但矛盾却指向了质量。我国农业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型的先决条件是有没有高肥力、无污染的土壤。沈其荣曾幽默地谈道:“我这40年的有机肥研究生涯,似乎揭示了一个中国谚语错位隐含的科学道理:鲜花插在牛粪上——绝配!”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家园,几乎任何营养都需来自土壤。作为一名土壤肥料学家,沈其荣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如何能让农产品的质量有飞跃性的突破。农业的前途在于品质,而在追求这份品质的过程中,人才的缺失是当下最大的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你手里的苹果为什么不香了《教育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数字化浪潮的来临,农业已然发生了较大变化。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出现,将对农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您认为我国农业发展目前还有哪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沈其荣:对于农业而言,智能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