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江苏文脉大讲堂丨包平:一方水土生一方物产,江苏就是这么丰饶
今年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1日,江苏文脉大讲堂第五讲“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辑走进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负责人包平以《大地星辰:江苏物产的时空文脉》为题,从方志物产出发,用大数据解读了江苏的丰饶物产。江苏文脉大讲堂第五讲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社、南京农业大学承办。4800万字、9224条记载信息,几代学者接力《方志物产》都说中国地大物博。那么,地有多大?物有多博?包平说:“中国地大物博,并不是说说而已,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数据。”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的资料室里,藏着一摞摞“红本子”。这是该院的镇院之宝《方志物产》。“经过努力,我们收集了自宋代以来(至1949年)载有物产信息的地方志9224种,累计4800万字,179万条次,每条物产平均27个字的解释信息。”包平介绍了《方志物产》的“前世今生”。1955年,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前身、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以后,时任主任的万国鼎先生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前往国内40多个大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