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站内搜索

广泛参与 齐抓共管 科学防治

2005/10/09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染病在死因的排位顺序中已经下降到第九位,排名前三位的是心血管、肿瘤、呼吸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但因为传染病传播迅速、波及面广等特点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严重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高校因为学生居住密集、跨地域流动比较大、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再加上一些传染病好发于青壮年等特点,常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现在公共卫生学界在传染病防治方面面临的问题首先是:传统的、古老的传染病尚没有被消灭,比如狂犬病、流脑、麻疹等;而新的传染病又层出不穷,比如HIV、SARS、埃博拉病毒感染;另外一点是原已被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死灰复燃,比如结核、性病。2003年SARS的流行再次给我们敲响了防治传染病的警钟。
我校校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我校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有方、措施得力、科学合理、秩序井然。在校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经过采取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密切接触者胸透、PPD等措施,结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病的同学得到早查、早治、早康复,患病率稳步下降,同学人心安定,稳定团结。在前期大量开展有效防治结核病的基础上,2005年10月8日上午10时,在校行政楼509室又召开了学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到会的有国资后勤保障处(含校医院)、学工处、后勤集团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及校办、宣传部、研究生院、教务处、图书馆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书面出具了自己单位在学校防治传染病工作方面制定的相关制度、职责与有关措施,会议确定从10月15日起在校园内开展以结核病为主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月活动。旨在巩固我校已取得的结核病防治成果,即将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冬春季,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同心协力、措施得力是取得结核病防控工作胜利的关键。
 
  各学院要在遵守学校各有关结核病防治职能部门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学院防治结核病的主动积极性,围绕着以下内容重点开展各学院防治结核病的工作:
 
  1、 教育广大学生发挥防治传染病的主人翁精神,以身作则,从自我抓起。
 
  2、 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勤开窗通风;勤晒被褥、书报;湿式清扫;不随地吐痰。
 
  3、 遵守学校正常的生活作息制度,不泡网叭,不夜不归宿。
 
  4、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5、 合理营养、有序安排课业负担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6、 有了身体不舒适感觉或咳嗽、乏力、低热、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到校医院就诊。
 
  7、 当传染病发生流行时,应接受、配合校医院医生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详实、有效的依据。
 
  8、 接受、配合校医院对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摸底、体检工作。
 
  9、 确诊为传染病时及患传染病出院后要及时向校医院预防保健组汇报,以便建档、跟踪、督导服药。
 
  值此学校染病防治宣传月开展之际,学校防治传染病的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广大师生员工要积极主动地加入到防治传染病的洪流中来,切实落实公共场所通风、通报学生宿舍卫生情况、相关场所消毒等一系列校园内防治传染病相关措施,加强日常防治传染病的管理,把各项措施抓实、抓久,并坚持常抓不懈,为我校防治传染病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
 
  防治传染病工作任重而道远,防治传染病需要你、我、他大家的力量,只有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传染病方针,全校师生员工一起共同参与、广泛参与、持久参与,才能构筑起防治传染病的铜墙铁壁。

阅读次数:1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

审核:

校对:

图片: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