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荣辱观,让我们重新明确了活动准则,基本道德标准.为深刻了解这八荣八耻,重树荣辱观。法学51班于3月29日在人文院模拟法庭,举行了以“知荣明耻 立身之本”为题的主题班会。人文学院辅导员刘婷婷老师,法学系罗良老师、尹雪英老师、张敏老师,班主任杨钦老师到场观摩、并进行了点评。
班会以观看新闻短片《焦点访谈》开始,同学们在新闻短片中了解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并且通过其中先进人物的事例了解到了“八荣八耻”的内涵,为后面班会的讨论做好了铺垫。
随后同学们就爱国主义,消费观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在讲述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后,大家或赞扬他们的爱国情感;或赞扬他们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并从身边事中探出关系荣辱观的打问题,寻求将基本道德精神落到实处的方法。老师们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谈到了爱国主义在广大大学生中该如何开展以及培养荣辱观的必要性,在消费观上老师们崇尚适度消费、合理消费,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同时老师们还就大学生诚实信用、团结互助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整个班会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通过班会,同学们了解到:
爱国主义是一个始终要铭记于心的精神,个性鲜明,满腔热情的中华赤子们,用棉薄之力或捐款助教育事业发展;或爱岗敬业、辛勤劳动;或艰苦奋斗,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经济上尚未独立,而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令人瞠目.奢侈品所占有消费比例逐日上升。重拾勤俭精神、艰苦奋斗之风,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越来越清晰。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社会大环境中的人的正如这麻中之蓬、涅中之沙,城实善良的德行、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人们,特别是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我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举手之间,是善恶美丑;点滴之中,有是非荣辱。
明是非,知荣辱,少年的信念将奠定人生的基础。
只要我们于点滴之中、细微之间遵循这些基本道德标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也将指日可待!
阅读次数:1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