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金凤 通讯员 许天颖
平均亩产从每亩四五百公斤到845公斤,示范方亩均增效1200元以上……近日,南京农业大学云南水稻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在云南个旧技术指导种植的云南特色优质稻“云恢290”示范方,经专家验收,最高田块亩产达892.5公斤/亩,创造了该品种的最高单产记录。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刚华介绍,“云恢290”是云南的特色优质稻,有十几万亩的栽培面积,稻谷价格超过6元/公斤,是常规稻的2倍以上。长期以来,优质稻运用常规种植技术,产量较低。即使在云南高产生态区也只有500公斤左右,种植效益优势不明显。“‘云恢290’平时用的肥和水比较多,所以稻杆细长,容易倒,籽结得稀疏。”
从去年开始,工作站开始研究针对该品种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帮助当地农户改变栽培方法、提高产量。李刚华说,首先,他们改变了施肥方案,“原来平均每亩施氮肥16-18公斤,后来我们在水稻前期施氮肥9公斤,又在拔节后施氮肥7公斤,拔节后施肥谷粒更饱满。”
此外,专家们改良了灌水的节奏。以往,“云恢290”的整个生长周期都不断水,现在改为移栽后的20多天后断水晒田一个月,以此抑制无效叶片的生长以及叶长,让水稻基部的节间更短粗,增强抗倒性。
经过改良,水稻的茎秆从过去的1.3米降低到1.1米,稻杆基部叶片从五六十公分减少到40公分,每粒稻穗从原来的100多粒米粒提高到180多粒。
2005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云南水稻专家工作站,在云南多生态区开展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2006年在涛源创造了协优107达1287公斤/亩的世界高产记录,之后在个旧创连续5年百亩方超1067.5公斤/亩,16吨/公顷的记录。
云南个旧“云恢290”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田
阅读次数:3301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