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媒体

【新华社】江苏太湖稻区稻麦两熟制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

2019/11/13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党委宣传部

新华社客户端南京11月13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13日从南京农业大学了解到,近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专家组随机抽取3块1亩以上田块实施机械化收割,亩均产量1071公斤,这是该省太湖稻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水稻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

据了解,此次验收由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组织浙江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共同开展。验收组组长、浙江大学程方民教授表示,高产田块的水稻长势均衡,田块间、个体间整齐一致,里行和边行一样穗大粒多。

南京农业大学丁艳锋教授介绍,此次验收的水稻田主要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该技术曾在云南创造了小面积亩均产量1287公斤的纪录。为了在太湖稻麦两熟制地区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超吨粮,南农大科研人员和当地农技人员一干就是八年。

“过去施肥是‘一炮轰’,前期秧苗分蘖多,看上去长势旺,但到了结实期,成穗率却不高,农户经常‘笑苗哭稻’。”丁艳锋告诉记者,这套技术理论体系的关键点之一,就在于摸索出了水稻施肥的关键参数,“就像人有一日三餐,早、中、晚该吃多少,吃多了会虚胖,吃少了会营养不足。”

丁艳锋说,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就是给水稻制定“营养餐”计划,根据作物的目标产量、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土壤肥力,精准计算出水、肥的供给量,让水稻呈现分蘖前期黑、后期黄,幼穗分化期渐变黑、灌浆期渐变黄的黑黄节奏变化。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李刚华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有300多个试验点使用该技术,根据田间实践,新技术能有效减少肥料用量15%左右。

“别小看了这15%的‘减肥’,带来的生态效益可不小,水稻个体含氮量高、种植密度大、空气湿度高,极易引发稻瘟病和纹枯病,一旦染病,水稻就会大面积倒伏、减产,甚至绝收。”李刚华说,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能有效降低水稻个体中的冗余氮肥,有效降低水稻发病几率。

原文链接: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6618309?channel=weixin


阅读次数:3065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

审核:

校对:

图片: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