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能多做一点就做一点! 义不容辞,上! 没问题,我可以! 这样争先恐后的画面是南农青年突击队在家乡向社区(村)报到,参与战疫志愿服务时的场景。在这场疫情大考中,95 后、00后、退伍军人、共青团员、预备党员,南农这群青年学子赴前线、保后方、精学业、战青春,用硬核行动交上了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让我们倍感温暖和力量。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前,南农团委制作了 6张战疫海报,带我们重温战疫背后的热血故事,致敬最美青春。
95后农学人以己之学,为家乡助力春耕!
3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同时这也是春耕春管的重要时期。
选种、清理田间旧茬废地膜,培育甜菜苗,搭建大棚,这些之前都在课堂中学过。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本科生赵亚南,想为家乡贡献一些力量。考虑到当时正值春耕关键期,农时不等人,赵亚南决定用所学帮助村民进行春耕,也为战疫复产贡献力量。
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实践也会丰富所学。在与当地农民的沟通中,赵亚南发现了一些只存在于田地里的知识。此前,她想建议村民选用透明薄膜,观察作物生长更方便一些,但村民最终都选用了黑色的,后来与村民交流才知道,这是为了防止喜鹊看到里面的露珠,啄开地膜而使其失去了防杂草、保地温的作用。赵亚南说:这样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一定会涉及到,只有当你在实践中才会学的到。
过几天春耕正式开始就要犁地了,田地里不忙的时候,我会在当地农户的指导下学习农机操作。村子里的年轻人日益减少,国家对于农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 95后的农学人,为家乡春耕助力,是我的责任也是青年一代的担当。
若有战,召必回!女大学生 32天坚守一线
当听说这次抗击疫情工作的人手不够时,我就想着自己作为退役军人也应该有所行动,就主动要求参加了。刚刚过去的寒假,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吴德婧前往家乡当地的高速路收费站,承担起给来往人员检测体温和信息登记的工作。
其实,疫情排查工作任务很重,每天三班轮换,24 小时不停歇,对工作人员的挑战是很大的。但是吴德婧并没有退却,选择了继续坚持。连续 32 天的坚守下,是退伍时的那句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搭建云课堂,让孩子们从疫情中收获成长
因为疫情原因,南京农业大学第 21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无法正常到岗服务,但大家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服务地的孩子们,贵州分团的成员王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一名支教老师,王润除了每日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外,他还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从这场疫情中收获真正的成长?
带着这样的考虑,王润在假期备课时发现,病毒预防的知识和八年级下学期生物课本中人体免疫知识部分密切相关。于是他结合疫情防控知识,通过直播、写信等形式,让学生从病毒预防角度深层次地理解了人体的免疫机制,普及病毒防护措施,引导学生树立起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全民行动,这场战‘疫’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应对疫情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对于王润来说,这无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大学生变身护目镜工人, 能多做几个就多做几个
1998 出生的邵玙珂,是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名本科生。今年 2月,她在父母的支持下,来到了宁波吉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她的工作任务是装配护目镜,为一线的白衣天使提供后勤保障。
过年期间,我们家这边的医疗器械公司好多工人都回家了,非常缺人,作为一名 90 后,我也想为抗击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报名去公司帮忙了。邵玙珂所在的这家公司负责直接生产支援武汉的医用物资,在前线吃紧的情况下,生产这批物资的志愿者们的压力也非常大。
为了减少消毒流程所花费的次数和时间,节约鞋套、头套等卫生防护用品,我们几个连一口水也不敢多喝。 流水线的工作十分枯燥,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维持同一个姿势也十分疲惫,但是想到电视上报道的前线物资短缺,而这些护目镜正是一线十分需要的,邵玙珂还是咬咬牙继续坚持着, 虽然很累,但还是想能多做几个就多做几个。 邵玙珂说,截至 2 月 12 日,公司支援武汉的医用护目镜是 20 万个,她所在的团队就贡献了 5万套。
冲在社区防疫一线: 多点耐心,就会不一样
家住徐州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018级本科生莫凡,在看到母亲工作的社区人手不足时,主动报名成为了社区的一名防疫志愿者,并主动负责登记车辆出入情况。工作虽然不复杂,实际执行下来却需要极大的耐心。
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社区规定只有本社区的车辆才可以进入,外卖、快递一律不允许进入。起初,社区内很多业主对此表示不理解甚至产生了不满的情绪,莫凡只能通过一次次耐心地劝说,才渐渐消除了居民的误解, 多点耐心,就会不一样 ,这个 1.9米高的阳光大男孩总是这么告诉自己。
几天的工作下来,莫凡的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很多邻居都慢慢认识了这个小伙子,并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用网络凝聚爱的力量,一天筹集善款近 6万元
10000 个医用外科口罩、800 个符合标准护目镜、250 件手术服与手术帽 ……这是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杜淑敏组织的一次爱心募捐活动中,拟捐赠给当地各大医院的第一批物资。这场活动的策划人是杜淑敏和几个高中同学。
从原高中群发布公告招募志愿者,建立工作群,到正式向社会发出筹款号召,每一步都在按计划有序进行。虽然志愿者多是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但是他们恰恰利用不同专业背景的优势进行了分工。活动最终在一天内就超额完成原定筹款 50000 元人民币的目标,筹集善款共达 57715.93元。
就在团队成员拿着善款去采购医疗物资时,一家护目镜生产厂家老板在得知采购的护目镜是用来援助一线医务人员后,主动将订购资金全额返还给了他们,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现场的志愿者们,也让他们更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之后,团队成员又用这笔钱另购进了防护服等其他物资。能获得别人的信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更能激发我们的责任感,我们一定用好每一笔资金,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份珍贵的心意。
通讯员 姚敏磊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仲茜徐红艳
(通讯员供图)
原文链接:https://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5e9d5af01bc8e01b1300018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阅读次数:1689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