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快讯

“长江中下游粳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现场交流会在宁召开

2020/09/23 来源:农学院 作者:江玲

9月18-19日,由南京农业大学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大专项“长江中下游粳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现场交流会暨2020年年度总结会”在宁召开。会议由南京农业大学科研院主办,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水稻遗传育种课题组承办。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邓小明主任及“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管理团队,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段雄一级巡视员、杨天和处长,项目咨询专家万建民院士、谢华安院士、陈温福院士、胡培松院士、杨远柱研究员、马有志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教授、科研院院长姜东教授和副院长陶书田教授及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浙江农科院、山东农科院、安徽农科院、河南农科院、湖北农科院、湖南农科院、贵州农科院、武汉大学、隆平高科、宁波农科院等24家单位的6个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

19日上午的会议由姜东院长主持,丁艳锋副校长致欢迎辞,咨询专家组组长万建民院士对项目提出了总体要求。项目负责人刘裕强教授在前一天项目内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和提炼,就项目总体进展、亮点成果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的汇报。邓小明主任最后总结发言,在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取得的工作成效,强调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要求,继续做好项目“绩效四问”,加强成果转化应用和协同创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他强调更加注重跨界融合发展,更加注重聚焦主业,更加注重“接天入地”,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衔接好,要将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咨询专家万建民院士、谢华安院士、陈温福院士、胡培松院士、杨远柱研究员、马有志研究员等,均对项目进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项目组围绕长江中下游粳稻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构建了高效育种技术平台,突破了优质、多抗、高产、高效品种培育的技术瓶颈,培育了系列水稻新品种,项目组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实现了技术平台及资源的共享,协同攻关成效显著。建议项目组进一步对标志性成果进行凝练,提前做好项目的各项验收工作。最后项目首席刘裕强教授表示要对照任务,查漏补缺,全力推进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加强过程管控,加快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加强基地的示范带动,加强经费管理和执行。之后,参会人员实地考察观摩了南京农业大学土桥育种基地各单位品种品比鉴定试验现场和位于江宁区淳化街道周子社区的宁香粳9号千亩方示范基地。

下午,为未来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借鉴,陈温福院士、胡培松院士、张佳宝院士、杨远柱研究员分别作了“中国粮食安全”、“稻米功能成分研究”、“中低产田产能扩增及其对水稻等适生作物的需求”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质资源创新与重要基因育种应用”等4个专题学术报告。

阅读次数:1519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

审核:

校对:权灵通

图片: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