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南京农业大学苏州水稻种子技术研究院工作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苏州召开。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教授、江苏省种子管理站站长何金龙研究员,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宁春生,副局长何建华等参加了会议。
万建民在讲话中强调,苏州的水稻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和太湖稻作文化的重要传承。要有信心、有耐心通过10到20年时间,培育出优秀的苏州大米品种,成为太湖地区的代表性大米,在品质上比超东北大米或日本大米。研究院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围绕水稻育种、栽培、商品化做好全产链的服务。丁艳锋指出,协调会的召开是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具体贯彻落实。南农水稻栽培团队将积极为万院士团队研发的水稻品种推广多作贡献,将好大米端到苏州人民的饭桌上。宁春生表示,对于中央提出来的种子和耕地问题,苏州积极响应,进行了充分调研,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后续将在技术、财政等方面加大对南农大苏州水稻种子技术研究院的支持,推动研发好看、好吃、好种的苏州水稻品种,提高种子竞争力。会上,万建民、宁春生共同为“南京农业大学苏州水稻种子技术研究院”揭牌。丁艳锋为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授牌“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
据悉,南农大苏州水稻种子技术研究院于2021年3月签约建设,旨在建立学校与地方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平台,集成学校多学科创新资源,切实解决苏州地方优质水稻品种选育等方面技术难题,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公共技术服务。研究院落地在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9月11日至13日,万建民院士一行还走访昆山、吴江、吴中、常熟、张家港等地,实地考察了江苏地区优质食味新品种宁香粳9号示范方情况。
阅读次数:4467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