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站内搜索

【新华日报】南农大团队联合全国测报体系揭示:推迟的东亚夏季风,把水稻“杀手”吹进“生态陷阱”

2025/02/25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随着气候变暖,一些昆虫种群可能先“顶不住了”。近日,南京农业大学胡高教授团队与全国病虫测报体系的一项合作研究成果在全球知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在线发表。该研究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东亚夏季风撤退推迟,使得稻纵卷叶螟在夏末秋初时大量迁入长江下游地区,从而陷入“生态陷阱”,无法向南回迁。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隐形杀手”,也是一种依赖风力迁飞的害虫。胡高介绍,昆虫个体小,飞行能力弱,其大规模的远距离迁飞必然依赖于空中高速气流来完成,因此受气象条件和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我国主要农业区处于亚洲东部,受东亚季风活动影响显著,在春夏季,稻纵卷叶螟借助西南风向北迁飞;夏季风撤退后的秋季,它们则随偏北风向南回迁。”胡高说,包括稻纵卷叶螟在内,每年有数以亿万计的昆虫在东亚迁飞场进行季节性的往返迁飞。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了东亚季风的进程、强弱及格局,“空中风场”的改变影响着昆虫迁飞格局,但鲜有相关研究报道。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2000—2023年全国31个站点的稻纵卷叶螟系统监测数据以及相关的气象资料。研究数据表明,2010年以前,通常在每年8月下旬以后随着东亚夏季风的撤退,开始盛行偏北风,有利于长江下游以及更北区域的稻纵卷叶螟开始向南回迁;但近12年以来,8月中下旬以后偏南风频率显著上升、持续时间显著延长,这不仅阻碍了稻纵卷叶螟向南回迁,导致其滞留本地,还致使大量稻纵卷叶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从更南区域(湖南、江西等地)迁入该地区。此时,当地水稻已进入成熟期,水稻植株已不适合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同时随着气温下降,滞留和新迁入的稻纵卷叶螟种群陷入“生态陷阱”、只能“有来无回”。

水稻“杀手”跌入陷阱,但却更威胁晚稻生产。本研究第一作者张诗妍博士表示,尽管稻纵卷叶螟跨区迁飞链条和继代繁殖环节被显著影响,但长江下游地区的一部分晚熟稻田仍成为它们的集中为害场所,晚稻生产安全被严重威胁。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除了稻纵卷叶螟,还有稻飞虱等,它们同样可以对水稻的产量造成损失。

“近年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的灾变规律、重发时空范围和暴发频次、强度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报处处长曾娟博士介绍。研究团队呼吁,农业部门应加强监测和预警,与相关科研院校展开更多合作,获取更多动态数据,厘清农业害虫迁飞规律的变化,为超前精准预警和可持续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新华日报】南农大团队联合全国测报体系揭示:推迟的东亚夏季风,把水稻“杀手”吹进“生态陷阱”

原文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7bd2590e4b05084aa3f5dff


阅读次数:114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邱欣

审核:许天颖 王璐

校对:魏然

图片: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