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夏文燕)
近日,美国科学院院报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胡高教授团队与全国病虫测报体系的合作研究成果《Climate change is leading to an ecological trap in a mi‐gratory insect》。该研究成果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亚夏季风撤退推迟导致稻纵卷叶螟在夏末秋初大量迁入长江下游地区这一“生态陷阱”。
昆虫个体小,飞行能力弱,其大规模的远距离迁飞必然依赖于空中高速气流来完成。因此,我们将昆虫迁飞称之为“风载迁飞”。每年,有数以亿万计的昆虫在东亚迁飞场进行季节性的往返迁飞,其中也不乏暴发性的重大农业害虫。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了东亚季风的进程、强弱及格局,从而影响昆虫远距离迁飞所依赖的空中风场,进而改变昆虫迁飞格局,但鲜有相关研究报道。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2000-2023年全国31个站点的稻纵卷叶螟系统监测数据以及相关的气象资料。结果表明,2010年以前,通常在每年8月下旬以后随着东亚夏季风的撤退,开始盛行偏北风,有利于长江下游以及更北区域的稻纵卷叶螟开始向南回迁;但近12年以来,8月中下旬以后偏南风频率显著上升、持续时间显著延长,这不仅阻碍了长江下游地区稻纵卷叶螟地向南回迁、导致其滞留本地,还致使大量稻纵卷叶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从更南区域(湖南、江西等地)迁入该地区。由于此时长江下游地区水稻开始进入成熟期、水稻植株已不适合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同时随着温度逐渐下降、滞留成虫所繁殖的下一代也难以完成生活史。因此,长江下游地区成为滞留本地或后期迁入的稻纵卷叶螟种群的“生态陷阱”“有来无回”,不利于稻纵卷叶螟种群的维持。
该研究得到了全国农技中心测报处、安徽省植保站、江苏省植保站以及上海农技中心等单位的帮助和支持。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
【江苏科技报】南农科研团队揭开稻纵卷叶螟迁飞新态势
原文链接:
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news/137532/150671/170288-1.shtml
阅读次数:46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