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今天上午,南京农业大学举办科技支撑推进会,向来自全省各地的农业主管部门、作栽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布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的多项关键技术,以技术集成的方式,推动我省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
江苏是水稻主产省份,目前水稻播种面积超过3300万亩,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能有效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推进会上,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种质培育、栽培、土肥、植保以及智慧农业等研究方向的专家教授,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一个就是为了解决秸秆还田当中问题的'圆盘犁秸秆适度深还技术';第二个就是解决育秧的,我们推荐了这个叫'规模化轻简育秧技术';第三个技术在施肥当中,我们推荐了'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南京农业大学李刚华教授介绍,“配套我们其他的一些技术,这几年我们应该说在江苏省很多地方的效果非常明显,产量可以从每亩600公斤提高到750至800公斤。"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汤亮主要推荐的是水稻智慧稻作技术,“它主要是利用了天空地立体化的监测技术,通过卫星、无人机和地面的监测设备,来监测水稻的长势,利用我们的人工智能算法,来进行了种肥水药的管理,然后是通过装备进行变量的实施。总体来说,我们大面积的应用来看,能够降低药和氮的肥料大概10%左右,提高产量在5%左右。”
田间杂草,是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难题。过度使用除草剂,不仅影响粮食品质,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强胜介绍了他最新研究的生态控草技术,利用拦网和水流控制,第一年平均可减少田间20%至30%的杂草,“稻麦两熟,在江苏大概一块田周年需要用5到6次除草剂,通过我们技术3到5年之后,只要用2次除草剂就可以了,所以可以极大地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达60%,这样的话对食品更安全,对环境也会更安全。”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表示,这些关键技术将集成为水稻绿色高产生产技术模式,进行有组织科技推广,探索形成“专家领衔、大户示范、整县域推广”的联动格局,推动“藏粮于技”落地见效,“我们特别安排了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对我们每一个宣讲的技术,在我们江苏省的八个水稻整体推进县的应用情况,从经济角度做一个跟踪分析,到最后就会提供一个报告,就是说我们这些技术在八个县,应用了怎么样,效果怎么样,经济效益怎么样,这样从整体上来分析我们科技的经济可行性。下一步的工作当中,我们要紧跟国家的需求,在秋季的时候,我们准备组织秋季物种,比如说油菜、小麦,我们的专家来进行技术的宣讲。”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 · 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徐华峰 编辑/刘嘉)
【荔枝新闻】南农大发布关键技术 提升水稻大面积单产
原文链接:
https://m.jstv.com/news/2025/3/27/1354863114072760320.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
阅读次数:94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