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5年江苏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在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启动

2025/04/27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赵广欣

426日,2025年江苏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启动仪式暨高校研学活动在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张绍铃出席活动。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方胜昔,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营军,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叶兵等出席仪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导师及助教团队、30所项目中学带队教师、115位新学员及家长代表、往届优秀学员等300余人参加活动。

方胜昔表示,作为首批试点省份,江苏省积极探索高校与高中联合发现和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模式,通过高校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名师带高徒”的培养模式,为心怀科学梦想的青少年插上腾飞的翅膀。十余年来,累计培养602名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他希望本届学生能立时代之志,涵养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主动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进程,培育敢为人先的创新魄力;求学问之本,深耕基础研究,锤炼批判性思维和原创性思考能力,筑牢科技创新的理论根基;守精神之魂,恪守学术正道,以敬畏之心对待科学探索,用学术操守守护真理尊严,让青春在追求真知的航程中行稳致远。他强调,各参与高校和中学要深刻认识“中学生英才计划”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战略支点作用,着力构建全链条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

刘营军表示,英才计划是培养国家未来领军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首批试验省份,江苏省始终走在探索基础科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前列。作为培养高校,南京农业大学连续3年参与其中,先后推荐8位英才导师,培养20位优秀中学生,为青少年搭建了走近科学、对话大师的成长舞台。“期待在省教育厅、省科协的指导下,与兄弟单位共同构建协同创新、多元融合的育人机制,共同开拓灵活开放、包容共建的实践路径,共同打造崇尚科学、激励创新的文化活动,为中学生搭建贯通学科边界、结合时代需求的成长平台,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贡献更多的教育力量。”

现场,省级管理办公室为2025年英才计划新增导师颁发聘书;表彰了2024年度优秀中学辅导教师;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的唐佳怡同学作为2024年英才计划优秀学员代表发言,分享了培养一年来的心得体会。

张绍铃表示,中学生英才计划作为高校拔尖计划的姊妹篇,为国家培养基础科学领域的后备人才,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高校和中学联动,能让同学们从高中教室走进大学实验室,从书面知识学习走向课题研究实践,让同学们更早感知科学前沿,感悟科研道路,激发科研兴趣,锻造创新能力,早早种下一颗科学报国的种子。张绍铃为本届学生送出了三句寄语,一是保持好奇心,时刻要问为什么;二是勇于实践是最好的成长路径;三是厚植家国情怀,立志报效祖国。江山代有英才出,直挂云帆济沧海,愿你们胸怀凌云志,追寻科研梦,在英才计划的平台上奋勇前行,努力成为国家栋梁,担当起科技强国建设的重担。”

启动仪式结束后,学生们与英才计划导师面对面交流,参观了《南京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展》、全国重点实验室、园艺学院科研成果展等研学点;中学校长及带队教师参加中学论坛。当天下午,学生们聆听了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艳带来的《智慧农业:科技赋能农业未来》报告并进行分组研学。

据悉,“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工作。该计划自2013年启动以来,始终聚焦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通过构建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机制,为国家基础研究领域输送源头活水。今年的学生将在院士专家团队指导下,深度参与前沿领域课题研究,真正实现“在科研实践中培育创新思维,在攻坚克难中锻造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阅读次数:212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

审核:

校对:

图片: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