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成立暨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卫岗校区金陵研究院二楼报告厅召开。副校长朱艳出席会议,颁发聘任证书并作总结讲话。
通识教育中心主任董维春教授作题为《农业特色通识教育:国际经验与南农方案》的主题报告。报告详细梳理了通识教育的国际脉络,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南农品质”培养理念,系统构建农业特色通识课程。报告指出,通识教育需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融合农业科学、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通过“六大类课程群”设计,强化课程内在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董维春教授提出,应依托金善宝书院等拔尖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推进“通专结合”教学改革,未来计划深化课程扩容、成立全国农林高校通识教育协作组,并拓展国际交流,为培养兼具专业深度与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南农方案”。
会议期间,多位通识教育骨干教师围绕课程设计与教学特色展开分享,展现了通识课程在知识广度与思维深度上的创新探索,为通识教育课程群建设注入多元活力。与会人员围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建设”“核心课程群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朱艳在总结讲话中系统阐述了通识教育改革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路径。她指出,当前高等教育正面临深刻变革,通识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解专业教育局限性的关键抓手。围绕通识教育改革核心任务,朱艳要求,一是持续建设通识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内在逻辑。以农业特色为引领,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课程设计,注重跨学科融合与批判性思维培养;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鼓励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深化教学研究,通过专项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参与积极性;三是拥抱信息化,推进智慧教学。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完善个性化辅导机制及多维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监测的数字化升级。
南京农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设在教务处,主要工作包括完善农业特色通识教育体系,组织通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与持续改进,参与全国和农林高校通识教育学术交流与成果推广等。
阅读次数:10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