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崔中利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生物技术权威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yxobacteria: Versatile cell factories of novel commercial enzymes for bio-manufacturing”的长篇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地总结了黏细菌来源的重要工业酶及其在绿色生物制造中的应用潜力,提出了黏细菌作为商业化工业酶合成细胞工厂的新思路,并对优良黏细菌资源获取、黏细菌细胞工厂的设计及规模化发酵进行了展望。
农业微生物资源是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黏细菌是黏细菌门(Myxococcota)微生物的统称,根据食性可分为溶菌类群和溶纤维类群。捕食其他微生物和形成抗逆性黏孢子的能力使黏细菌广泛分布于全球不同生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近年来我们的研究表明黏细菌是一类具有特殊行为方式和生物学功能的农业微生物,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捕食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公共资源的调控,使其成为防控农业作物病害的优良生物资源。此外,黏细菌能够产生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天然的“制药厂”,是发现新药的重要资源库。然而,黏细菌作为工业酶合成细胞工厂的研究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
崔中利教授课题组长期聚焦黏细菌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基于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的创新研究,系统解析黏细菌与植物丝状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制(Nat Commun, 2023; ISME J, 2023; 2019; Microbiome, 2020),提出了以黏细菌为基础的作物土传病害防控新方案,积极推动生防黏细菌的产业化应用。同时,课题组利用黏细菌所具有的生物质转化能力,以建立的黏细菌资源库为基础,获得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酶类,包括外膜型β-1,6-葡聚糖酶(Pest Manag Sci, 2023; AEM, 2023; J Agr Food Chem, 2023; ZL201510816987.9)、β-1,3-葡聚糖酶(ISME J, 2023)、麦芽低聚糖淀粉酶(Carbohyd Polym,2025;LWT, 2021; AEM, 2018&2015; ZL201610158814.7)、木聚糖酶(Food Chem, 2022; ZL202210125774.1)等。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β-1,6-葡聚糖酶的废弃酵母酶法转化工艺(Food & Function, 2022;ZL201910220003.9),评估了黏细菌来源酶在生物质及农业废弃物酶法转化高值功能糖以及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潜力,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酶资源开发与利用。
生命科学学院李周坤副教授和钟山青年研究员张蕾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崔中利教授、李周坤副教授、美国怀俄明州立大学Daniel Wall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李越中教授为本综述文章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techadv.2025.108594
阅读次数:12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