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垦农发宝应湖分公司共同建设的“低碳循环农业科技小院”项目启动仪式在淮安宝应湖农场举行,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罗英姿,宝应湖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善栋参会并讲话。宝应湖农场公司,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处、资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家代表,以及学校研究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2024年10月13日,“低碳循环农业科技小院”正式揭牌成立。自成立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先后选派多名研究生,围绕秸秆资源化利用、粮食安全生产、联农带农机制等方向,开展数据采集和案例调研。学院与农场联合建立“双导师制”,通过“理论教学+现场指导+项目实战”的协同培养机制,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专家论证,该科技小院制定了“秸秆基料化-食用菌栽培-菌渣制肥-有机肥还田”低碳循环农业实施方案,并积极对接地方政府、专业合作社及周边农户,建立“高校研发-企业运营-农户参与”的合作机制,为后续项目落地和规模化推广积累经验、夯实基础。
罗英姿在讲话中表示,“低碳循环农业科技小院”要用重点项目擘画低碳循环农业“施工图”,聚焦技术集成再突破、产业链条再延伸、服务能力再升级三大关键任务。坚持“需求导向”,做农民身边的“贴心人”;深化“开放合作”,做产业升级的“合伙人”;践行“绿色发展”,做“双碳”目标的“践行者”。期待小院成果能够形成“减排有路径、固碳有收益、发展可持续”的“江苏方案”。
何善栋在讲话中说,启动“低碳循环农业科技小院”是江苏农垦集团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与南京农业大学学科优势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宝应湖农场将从夯实产业融合基础、构建技术攻关闭环、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三方面推进项目落地。依托农场耕地资源和生态循环农业优势,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理与绿色循环产业布局;围绕秸秆低碳循环利用、食用菌工厂化种植、菌渣有机肥生产等关键环节,建立全链条协同机制;设立专项工作小组,为驻点专家和研究生提供科研设施、生活配套等全方位支持。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主任刘红光表示,科技小院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也是研究生扎根实践、服务社会的“第二课堂”。在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首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小院,探索出“校企导师协同指导、项目驱动成长”的院企合作新模式,希望未来能共同书写科技小院“校企共育、知行合一”的新篇章。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周军详细解读了科技小院的项目总体规划与秸秆低碳循环综合利用产业规划与技术支持方案。
启动仪式上,还举行了科技小院服务专家聘任仪式,开展科技小院研究生送岗活动。科技小院相关负责人向首批派驻的7名研究生赠送学习和生活用品。双方还就科技小院2025年需求对接开展座谈交流。
【江苏科技报】擘画低碳循环农业“施工图”——南京农业大学“低碳循环农业科技小院”项目在淮安启动
原文链接:
阅读次数:18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