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至6日,禾谷类作物创新和利用与未来农业国际研讨会)在南农滨江校区举办。本次会议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办,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省教育部省部共建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遗传学会共同承办。此次会议共计师生50余人参会。
本次会议主席由“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王秀娥教授和国际玉米小麦中心(CIMMYT)亚洲区主任、资深科学家Prasanna博士联合担任。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Robert McIntosh教授、CIMMYT科学家Prasanna博士、L.M.Suresh博士、Manje Gowda博士、Sunil Gangurde博士、肯尼亚埃格顿大学Paul Kimurto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徐明良教授、云南省农科院番兴明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罗明诚教授、河南农业大学陈锋教授、扬州大学马鸿翔教授、浙江大学王蒙岑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教授、董莎萌教授应邀做主题报告。南京农业大学的两位博士生张华建和翟凯辉同学代表实验室汇报了课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次会议展示了中外科学家利用基因组学、遗传学、基因编辑和分子育种等前沿技术在禾谷类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改良、利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会议进一步增进了中外专家在相关学术领域的交流,并为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的国际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还参观了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阅读次数:55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