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运河千年韵·非遗中外情

学校组织国际学生赴扬州开展国情研修

2025/05/17 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密西根学院) 作者:黄笑迪

  南京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于5月8日至9日组织了来自尼泊尔、巴基斯坦、肯尼亚和中国等11个国家的22名中外师生,赴扬州开展“运河润沃土·稻香兴农行——感知中国扬州行”品牌活动。活动以运河文化、古城保护、非遗传承为切入点,通过实地参访、互动交流、文化体验等形式,带领留学生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

古今交融:运河文明的活态传承

5月8日,师生首站抵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千余件文物、数十组动态模型及全息影像构建的立体图景中,留学生们通过文物展陈、数字交互、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动脉”在促进南北经济交融、推动文化传播中的历史作用。

“运河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来自伊朗的留学生Mahmoud表示,“运河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现代与遗产之间的和谐”。

团队参访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通过讲解员的案例剖析,了解全球运河城市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经验。在参观中,来自萨摩亚的留学生Robert感慨“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参观结束后,师生共同走进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漫步于碧水绿荫间,感受扬州“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生态治理智慧。

温度对话:古城更新的多维叙事

5月9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同扬州大学共35名留学生齐聚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共同开展“仁丰里古城保护探索”活动,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温度”。

活动伊始,汶河街道宣传委员朱涓讲述了仁丰里从“空心化老街”到“非遗文化客厅”的蜕变历程。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高级城市规划师吕凯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以“微更新”理念为核心作主题发言,结合仁丰里街区的活化案例,阐释了扬州市城区规划的三个“金”标准: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为现场的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幕式结束后,两校师生沿“仁丰里小剧场—阮元家庙—人间小温书斋”路线探寻古城记忆。留学生们穿梭于阮元家庙的雕花门楼、砖刻楹联之间,驻足在人间小温书斋的木构架、花格窗旁,一处处建筑细节的背后是扬州传统营造技艺与“修旧如旧”理念的结晶。

双方学生共同参加“仁丰里的温度”主题分享会。居民、商户、街道三方代表以真实故事为依托,生动阐释“三方共建”模式下古城焕新的活力。留学生们踊跃发言,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结合家乡建筑文化,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治理等不同视角展开了热烈讨论。

非遗体验:文明互鉴的青春注脚​

当日下午,团队前往扬州非遗珍宝馆。馆内陈列的雕版印刷、通草花、古琴等非遗技艺令留学生们叹为观止。在互动体验区,学生们化身“非遗学徒”,跟随大师们学习刺绣、古琴等技艺。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Michael感慨道“非遗珍宝馆精美的玉雕、细腻传神的剪纸和水墨丹青,凝聚着中国数百年的匠心传承”。

据悉,南京农业大学“感知中国”系列活动已持续数期。本次活动以“行走的课堂”为载体,通过运河文化、古城保护、非遗体验三大维度,帮助留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深入感知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创新。通过实践育人的方式深化留学生知华友华情怀,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文化共鸣的高素质人才。

阅读次数:14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赵广欣

审核:吴峰 赵烨烨

校对:崔滢

图片: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