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16日,“可持续性与环境健康”中英国际研讨会在南农滨江校区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中英10所顶尖机构的50余位学者,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微生物组与抗生素耐药性(AMR)、环境健康风险三大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会议发起人朱永官院士在会上指出,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代际接力。本次研讨会既是中英科研协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开启深化合作的新征程。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面对气候变化、土壤退化与抗生素耐药性扩散的全球性挑战,中英科学家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事务处宁博伦处长表示,中英在环境健康领域的合作已进入新阶段,我们将孵化更多中英合作项目。
本次研讨会围绕可持续性、微生物组与抗生素耐药性(AMR)、环境健康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在可持续性主题中,聚焦增强岩石风化固碳技术、人工智能驱动的资源管理优化及土壤矿物碳泵机制,探索农业系统碳中和的创新路径;微生物组与AMR主题聚焦耐药基因的进化、环境传播规律、微生物群落功能调控策略,并展示纸基微流控等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环境与健康议题则围绕土壤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复合影响及轮胎微塑料生态效应,提出跨介质风险管控方案。
会议主席赵方杰教授结合研讨成果系统阐述了全球环境健康治理的关键挑战与协同创新方向,强调需深化两国数据共享、多学科交叉研究与代际传承,构建“基础科学-技术创新-实践应用”的全链条合作模式,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健康挑战。
阅读次数:33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