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媒体

【光明日报】南京农业大学首届“师生共同体”优秀案例发布

2025/05/21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健 通讯员王璐

5月19日晚,南京农业大学首届“师生共同体”优秀案例在江苏南京发布。

分享会通过视频展播、现场访谈、师生讲述等立体多样的形式,将七个触动心扉的师生交往故事娓娓道来。这些案例覆盖农、工、文、理等多学科领域,既有科技赋能的创新突破,也有扎根大地的初心坚守,共同勾勒出一幅南京农业大学“以心育心、以智启智”的育人画卷。

C:\Users\Oracle\Documents\WeChat Files\oraclee001\FileStorage\File\2025-05\(图片)南京农业大学首届“师生共同体”优秀案例发布\1.植物保护学院杀虫剂毒理与抗性治理师生团队.jpg

植物保护学院杀虫剂毒理与抗性治理师生团队以“聊天”为桥,十年间无数次促膝长谈,谱写了科研与成长同频的协奏曲;信息管理学院王东波教授师生团队以首创模型点亮古籍新章,探索“数智相融”的育人大课堂;草业学院孙逍副教授师生团队9年数十次往返南山牧场,以草种萌发振兴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根与翼读书会”师生团队十一年深耕经典共读,用书页架起思想碰撞、教学相长的桥梁;工学院傅秀清副教授师生团队在迷彩与齿轮间织就成长算法,建“家长热线”晒进步、办“朋辈讲堂”解迷茫;理学院汪快兵副教授师生团队共探化学前沿,在携手并进中“催化”学生成长;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师生团队以篮球思政课赛出体育精神、种下三农情怀,让“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信念长成参天树。

“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数智时代的师生关系,是知识的引领,更是知识的共创。”优秀案例分享人、信息管理学院王东波教授表示,师生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对学生更加细致、个性化地关心和指导。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融与价值观的共鸣。

分享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沈其荣教授为学子们送上“学业有成精忠报国”亲笔题字,并深情寄语现场师生。

“师生共同体的构建,就像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固氮——老师和学生从彼此身上分别收获了青春的朝气和严谨的思维,这些都是相得益彰的珍贵养分。”沈其荣说。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2024级硕士研究生魏然表示:“七个案例都像在看自己身边的事儿——有的团队在熬夜鼓捣AI古籍,有的大年初三在实验室里盯着数据改论文,师生同心、共赴理想。就像今晚的主题,老师和学生关系,不是孤立的‘我’和‘你’,而是同频共振的‘我们’。”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表示,学校开展“师生共同体”优秀案例培育和分享,旨在推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打造南农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未来,学校还将立足学科特质培育更多“接地气、有生气”的共同体模式,进一步打造人才培养沃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导师生同心,共谱强国建设新篇章。


【光明日报】南京农业大学首届“师生共同体”优秀案例发布

原文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a13e625168114646ab5d3fe1146bba5b


阅读次数:10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邱欣

审核:许天颖 王璐

校对:魏然

图片: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