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今天下午,盖钧镒院士先进事迹学习交流会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科研精神,引起了热烈反响。师生们纷纷表示,要以盖院士为标杆,学习他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严谨治学的师者风范和甘为人梯的奉献品格,让道德之光照亮强农报国新征程。
盖钧镒院士60余载躬耕在大豆遗传育种研究第一线,创新育种技术,大幅度提高大豆育种效率;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探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法;他坚守高等农业教育前沿,培养学生超万人,是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先进代表。
“作为我国大豆遗传育种领域的权威专家、唯一的大豆院士,即使89岁高龄,仍坚持每周四晚七点半带着团队开组会,坚持给研究员和学生讲解最新的前沿科技,一字一句琢磨修改学生们交上来的论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张绍铃教授倡议,以盖钧镒院士为榜样,学习他在农业科技“卡脖子”领域勇攀高峰的志气,学习他“把双脚扎进泥土”的作风,学习他“把人才培养看的比大豆还重”的情怀,弘扬以“诚朴勤仁”为核心的南农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答卷。
“盖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深感悟到一个道理,真正的勋章不在胸前,而在农民丰收的笑脸里。”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赵晋铭教授说起盖钧镒院士感触颇深,“当我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替盖老师领奖时,听到‘创造不平凡的光辉业绩’这句话,让我想起种子库里的瓶瓶罐罐,里面装着盖老师跋山涉水从全国收集来的珍贵的种子,他曾说,这些种质资源是国家的财富,他保管50年了,现在交给我们,一定要用好它们。我明白了自己的角色:我不只是代领人,更是接力者,要把这份‘保管员’的虔诚刻进骨血里。”
座谈会现场,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蒋慕东研究员深情地讲述了他与盖钧镒院士学习的一些细节,并带来了他珍藏的一些物品和资料。“我想用三个词形容盖老师:勤奋、善良、认真。”蒋慕东讲述了一把剃须刀背后的故事,那是1957年,刚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的盖老师积极响应号召,到苏北涟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学习种田,在离开时将剃须刀赠送给当地村民丁家政。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丁家政依然保留着这把剃须刀。 他还向大家展示了盖老师年轻时的各种会议记录本,很多都是用中英文记录着相关内容。“我一直牢记着盖老师对我说的话:‘听报告和读文章,不提炼你就什么也得不到’,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做,未来,我将继续以老师为榜样,扎根大地,与人为善。”
盖钧镒院士的先进事迹,在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生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南农工学院研究生田露旭说:“作为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学生,我深知院士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粮食安全的宏大命题,用一生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来求学路上,我定以院士为标杆,潜心钻研智能农业装备技术,探索农机农艺融合创新路径,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勇担使命,用实际行动响应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号召,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面对各界热烈反响,盖钧镒院士很是谦虚地说,未来是属于年轻一代的,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努力。“我要求学生要正直、实事求是,不能偷懒,未来要用知识助力国家发展。”
【南京日报】“真正的勋章,在农民丰收的笑脸里!”
原文链接:http://m.zjsnews.cn/news/7848856127046909952
阅读次数:19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