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媒体

【新华日报】冷板凳上的“热战”,替补球员的另类赛场

2025/07/06 来源:宣传部 作者: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当南京奥体中心的灯光聚焦在7月5日苏超联赛南京队与苏州队的对决时,替补席上的几张年轻面孔正用毛巾擦拭着汗水。曹俊麟摩挲着未完全康复的脚踝,李啸泽反复调整着门将手套的绑带——这两位身披南京队球衣的南农大学生,用替补身份书写着比首发更炽热的足球人生。他们是苏超联赛的“备选者”,却在人生的绿茵场上踢着永不替补的比赛。

我在“苏超”当替补:足球是圆的,奥体见证“终章”

曹俊麟,南京农业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也是这支业余联赛劲旅中为数不多的“学生兵”。

从初中开始踢球的他,如今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即将到来的考研季,一边是尚未完全康复的脚踝伤势,而贯穿其中的,是他对足球运动近乎偏执的热爱,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跨界探索。

“第一次触球是在初中操场,那时候就是觉得好玩。”回忆起与足球结缘的起点,曹俊麟的语气中仍带着少年般的雀跃。作为南农校队边前卫,他逐渐建立起对足球运动的系统认知。“大学训练更讲究战术纪律,尤其是苏超联赛的经历,让我见识到职业球员的专注度。”他口中的“老大哥”杨笑天等前职业球员,在训练中言传身教的细节,成为他技术提升的关键节点。

当学业压力随着年级增长而加重时,他始终保持着每周3次的训练频率,“踢球让我保持清醒,课堂上的效率反而更高。”

在全省30多个专业足球场馆中,有一半以上的草坪出自南农,某种联结悄然发生。在英语专业的课堂与足球场的草皮之间,曹俊麟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连接点——草业科学。“第一次在奥体中心踢天然草比赛时,那种脚感完全不一样。”这种触感差异引发了他的好奇心,而当他了解到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的技术被应用于苏超赛场时,一个跨界的考研计划逐渐成形。

“选修课选了草业学院的课程,才知道草坪养护背后有这么多学问。”他指着训练服上的校徽解释道,尽管作为文科生面临高数等学科壁垒,但他已开始系统学习植物生理学等基础课程。他顿了顿补充道:“就算不当球员,也想为球场质量做点事。”

尽管清楚大名单竞争激烈,但他仍为自己设定了小目标:“哪怕替补上场10分钟,也要让观众记住我的跑动。”

他指了指远处的草皮:“你看那些草,需要阳光也需要雨水,其实和人生一样。”在他看来,无论是绿茵场还是学术路,本质上都是对热爱的坚持。或许正如他说的那样:“足球教会我的不只是胜负,更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勇气。”

在追风少年与大学生的不同身份中,曹俊麟找到了奇妙的平衡点。就像他总说的:“足球是圆的,奥体见证‘终章’;而草叶是长的,足够我用一生丈量。”

球员李啸泽:门将有颗“大心脏”

青奥训练中心的灯光下,李啸泽像张绷紧的弓。每周三的“大量课”是守门员的炼狱:90分钟内完成200次扑救,平均27秒就要完成1次鱼跃。“最后10次是闭眼完成的。”他喘着粗气抹去草屑,被汗水浸透的球衣紧贴后背。陪练员连续抽射的足球在灯光下连成虚影,砸在手套上发出闷响。

“四年级时教练说我个子高,适合守门。”回忆起与足球结缘的起点,李啸泽的眼神落在远处的球门线上。

今年3月的苏超试训,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队友说苏超联赛在招人,我想着试试呗。”站在南京队教练面前时,这个188厘米的高个男孩还有些紧张,但当第一脚射门呼啸而来,身体本能的扑救反应让他瞬间找回了状态。

每周三的“大量课”,是南京队门将组的“魔鬼日”。“1小时内完成150到200次扑救,教练会用发球机从不同角度射门。”李啸泽说。

门将特有的“大心脏”,在学业与训练的夹缝中反而愈发坚韧。期末考试周与比赛周的重叠,是对他时间管理能力的终极考验。“上午考试,下午坐地铁去青奥训练,晚上回来接着复习。”

“刚开始队友调侃我‘河北来的咋这么卖命’,我就用扑救回击他们。”目前,李啸泽正在紧张准备下一场对阵苏州队的比赛。虽然不一定上场,但他依然全力以赴。

家人的支持是他最坚实的后盾。“爸妈每场比赛都看直播。”在他父母眼中,儿子守护的不只是球门,还有梦想。这种跨越南北的牵挂,让奥体中心的草皮有了家的温度。

在南农校园里,他的双重身份成了独特的风景线。“有时穿着训练服去上课,老师和同学们也会围上来调侃几句。”他喜欢透过窗户看操场——那里有未来想深耕的方向。“农林经济管理和足球其实很像,都需要规划和耐心,就像养护一片草坪,急不得。”

谈及未来,这个21岁的门将眼神坚定。“想继续踢球,一直踢下去。”他有着自己的规划——“成为一名优秀的门将,也可以成为懂足球经济的管理者。”

暮色中的南京队更衣室,李啸泽仔细擦拭着门将手套。队友们在讨论下一场战术,他默默记下每个细节。188厘米的身高让他在人群中依旧显眼,但此刻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高大的门将,更是一个在学业与职业间寻找平衡的年轻人。当他再次戴上手套走向球场时,十二码线不再是终点,而是通往更广阔天地的起点。

“足球教会我最重要的事,”他忽然停下脚步,转身望向看台,“不是守住球门,而是在每一次扑救中,看见更好的自己。”晚风拂过训练中心的草皮,将这句话带向远方,那里有属于李啸泽的,关于足球与人生的双重梦想。

【新华日报】冷板凳上的“热战”,替补球员的另类赛场

原文链接: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679025e4b0b966ca078b74?t=1751624101961


阅读次数:10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邱欣

审核:许天颖 王璐

校对:魏然

图片: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