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是我国小麦育种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金善宝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深切缅怀金善宝先生崇高风范,传承弘扬金善宝先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纪念金善宝先生诞辰130周年暨金善宝纪念馆启建仪式。

金善宝先生坚守初心,解决百姓温饱,擘画学科蓝图,将家国情怀熔铸成兴农报国的理想丰碑,为我国小麦科研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为南农蓬勃发展铺就坚实根基。
九三学社南京农业大学委员会主委、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表示,金善宝纪念馆的启建,不仅将珍藏先生的宝贵资料、铭刻先生伟绩,更将成为激励后学薪火相继的精神灯塔。他希望全体南农人做先生家国情怀的传承者,科学精神的践行者,育人初心的守护者。始终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使命担当,把人生理想、科学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永葆对科学真理的敬畏与求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培育更多有知农爱农情怀和强农兴农本领的时代新人。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委员会主委周岚表示,九三学社将全力支持金善宝纪念馆建设,九三学社南京农业大学委员会全体社员要以金善宝先生为楷模,把与党同行、携手奋进的初心,“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以及九三先贤的科学报国情怀和教书育人美德传承下去,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南农智慧与九三学社力量。
江苏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顾万峰表示,对金善宝先生的最好纪念,就是传承他的精神;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奋力书写新的篇章。他希望大家厚植“兴农报国”的精神基因,凝聚“同心向党”的奋进力量,谱写“强农兴农”的时代新篇,将先生的精神宝藏,内化为全体南农人的“精神基因”。全省统战系统要以金善宝先生为榜样,讲好党外人士与党同心奋斗的动人故事,绘就更具温度、更有广度的“同心画卷”,全省农业科技工作者要传承先生的科研定力,勇攀科技高峰,为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爷爷是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终生为发展中国农业、解决人民大众温饱而奋斗。”金善宝先生孙女金小卫女士讲述了祖父与南农的深厚情缘,分享了祖父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她说,祖父最爱的是祖国和人民,最崇尚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爷爷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自己前行。金小卫代表全家感谢南农对祖父的深切纪念,坚信祖父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中国农业发展的前行之路。
南京农业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维春回忆,1994年南农校庆时,百岁老人金善宝执意要以“学生”的身份站着发言,体现了金善宝先生难舍的母校情结。他说,金善宝纪念馆将依托学校精品校史文化区的打造,系统展现先生跨越百年的学术人生,成为培养知农爱农时代新人的“活教材”。金善宝纪念馆的建设,不仅是对金善宝先生立志学农报效祖国金色人生的一种缅怀,更是编写以金善宝先生为代表的“南农大先生”活教材,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1966年,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陈佩度曾参与由金善宝先生主持的小麦“一年三代”试种攻关。在陈佩度教授的记忆中,金善宝先生亲自赴庐山、井冈山选址进行高山夏繁,用毛笔写信指导科研,在特殊年代为年轻学者解决住宿困难,点滴小事都展现了金善宝先生对科研的执着,以及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关心与关爱。
“在风雨里一寸寸向下扎根,在时间里一粒粒努力饱满”,南农金善宝书院农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马悦欣以“麦穗”自喻,分享自己在金善宝书院的学习、生活和科研中,不断汲取金善宝先生奋斗精神的心路历程。她说,将把先生对小麦科学事业的热爱、坚持与奉献融入实践,不负所托,不断实现金善宝先生的农业理想。

仪式现场,江苏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顾万峰、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共同为“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据悉,作为南京农业大学教育实践基地,金善宝纪念馆将创建和打造思想引领、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的全国传统教育基地。

启建仪式上,浙江、南京、重庆、北京、海南等金善宝先生曾经学习、工作、奋斗的五地土壤,与长江之水,汇聚交融,小麦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未来的希望。
人文学院艺术系学生代表诗朗诵《大地的回响》,表达金善宝与土地的深情对话,让后辈铭记金老的精神之光,照亮青年人脚下的土地和未来的征程。
【新华日报】麦香万里的金色丰碑,南京农业大学启建金善宝纪念馆
原文链接: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65f70ce4b0523920845fbd?t=1751513477651
阅读次数:10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