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直面“稻强米弱”困境 聚焦全链条协同

长三角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

2025/07/15 来源:农学院 作者:江玲

7月12日,长三角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召开。会议聚焦大米全产业链协同,直面“稻强米弱”的困境,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大米产业升级提供破局思路。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江苏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李德、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种子管理站站长马爱京、省种业集团董事长邓国新、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吴群出席会议。会议由万建民主持,吴群致欢迎词。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苏的大米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中粮米业盐城公司总经理刘生林指出,“江苏已迈入‘吃好米’时代,1400万亩水稻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升级。”以“宁香粳9号”“南粳46”为代表的优质软米成为市场新宠,中粮、益海等企业年采购量超万吨,消费者回购率持续走高。“水韵苏米”等粳米品牌辐射西南、华南等地,打破传统籼稻市场格局。

如何充分发挥优质稻米的市场效应?如何打通产业链堵点协同破局?参会的稻米企业和专家代表纷纷支招,中粮、益海嘉里等企业尝试“品种专属化种植”,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开发低糖米、富硒米等功能性大米,提升附加值。南方粳稻公司罗良斌指出要落实优质优价,建立品种分级收储机制,调动种植端积极性。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教授李刚华提出推广因种栽培,即根据品种特点制定栽培技术,同时研发标准化生产技术,降低高温、肥害风险。李德表示,稻谷有托市价支撑而大米完全市场化竞争,同时存在品种外观稳定性不足、产业链协同弱、品牌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他强调要推动稻米精深加工,发展米蛋白、米糠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强化区域品牌。

与会的种业企业强调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育种开发。江苏种业集团董事长邓国新表示,新成立的省种业集团将整合资源,推动科研育种与米业需求深度融合。大华种业董事长周义东提出“七围绕”育种策略,即聚焦消费群体、栽培模式、抗性、高产稳产、节本、农民需求及“洁田稻”等痛点,突破品种瓶颈。兴化光明天成负责人沈春祥指出,一些优质品种高温下垩白增加、对氮肥敏感,影响出米率。南方粳稻公司罗良斌提出解决高温敏感问题,培育外观与口感兼具的突破性品种。马爱京指出,在市场导向下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符合市场需求的重点品种要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大面积连片种植、形成规模。

万建民院士总结指出,育种家需围绕稻米市场需求和农业合作社、种田大户等稻农对水稻生产的需求,培育适合不同人群的品种,例如针对高收入人群的极端优质食味品种、针对工薪阶层的高档优质米、针对普通大众的高产优质米,同时针对肾脏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培育功能性大米。此外,水稻品种要适应集约化、机械化、轻简栽培和优质生产的需求,强化品种稳定性攻关,同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健康发展模式,加强科技赋能与产业链整合,深化种业、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协同,加强稻米的精深加工。

此次研讨会由南京农业大学、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组织,中粮、益海嘉里、大华种业、中江种业、明天种业、南方粳稻、江苏金满穗等20余家龙头企业代表和长三角从事生物育种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参与研讨。

阅读次数:215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严楚越

审核:许天颖 谷雨

校对:赵烨烨

图片: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