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伊琳。 学校供图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姜静
通讯员 赵烨烨 邵鹏博 温星辰
“从南农校园到联合国总部,这一步,我必须走得稳稳当当。”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2025届毕业生赵伊琳,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新起点——前往联合国秘书处管理战略政策合规部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
课堂内外,筑牢知识勇于实践
“腼腆、不够大胆。”初入大学时,赵伊琳曾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姑娘。然而,一门别开生面的市场营销课悄然改变了她。
“无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要敢于发言提出见解,就值得鼓励。”任课教师张秋林教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流,并借助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深化理解。在张老师的启发下,赵伊琳与同学们在操场上尝试摆摊实践,不仅两晚收入千余元,还收获了宝贵的课堂经验。“自那门课后,我变得敢想敢干。”赵伊琳说。
赵伊琳的实践始于竞赛的锤炼。大三时,她勇敢承担起一个“互联网+”竞赛团队负责人的重任。面对一份篇幅冗长却脱离市场的策划案,她敏锐地指出核心问题,果断推翻原有方案,提出了将专利技术嵌入自产设备的新思路。带领团队彻夜奋战后,他们最终赢得金奖。
本科四年间,赵伊琳参加了多次实习,包括互联网大厂与知名外企。这也为她以后的求职奠定了基础。
角色转变,从南农课堂到出国交流
大四上学期,出国交流的愿望在她心中萌发。她仔细筛选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通过“南农全球交流”公众号发布的留学访学信息,成功申请到韩国首尔大学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资格。
交换期间,赵伊琳结识了曾任职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多年的资深教授,对方在讲台上分享其在联合国推动女性权益保护项目的经历,这份执着瞬间打动了赵伊琳。
“我是否也能站在联合国的舞台上?能否用所学知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微薄之力?”赵伊琳决定大胆尝试一下。她开始查资料、请教师长,为梦想而努力。一周后,她提交了面试申请,迈出了与联合国接触的第一步。
在交换学习的过程中,她也时刻准备着:与国际同学频繁交流以提升口语能力,大胆请教具有联合国任职经历的教授进行“咖啡社交”等,为未来赴联合国实践创造条件。这段经历显著提升了她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带着母校的文化精神,勇往直前
目前,赵伊琳已经开启了她在联合国总部实习的新征程。在几乎没有中国同伴的团队中进行纯外语环境的高效协作与沟通,更是全新课题。
“这份工作,不仅要处理复杂事务,更要在多元文化的高要求体系中快速找准定位,发挥真正价值。正是生命中这些‘看似困难’的时刻,推动着我的成长。”赴纽约前夜,赵伊琳深切感受到母校融入骨血的烙印:金融专业课打磨的战略思维,使她能迅速洞察项目方案的核心漏洞;韩国交换经历培养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英语能力,助她在多国团队中快速融合;甚至当年校园操场的摆摊经历,所锻炼的人际交往与解决问题能力,也成为她在联合国应对复杂工作的底气。
赵伊琳特意将一只南农文创小熊放入行李箱。“未来无论身处何方,母校的文化精神永远支撑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南京日报】赵伊琳: 从南农毕业,去联合国总部追梦
原文链接:
http://njrb.njdaily.cn/njrb/h5/html5/2025-07/26/content_53_220201.htm
阅读次数:10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