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媒体

【江苏教育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我省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 弘扬抗战精神 砥砺复兴使命

2025/09/05 来源:宣传部 作者:王琼

策划人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众志成城,无数爱国先烈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近日,本报派遣记者分赴全省9所大中小学,在战场遗迹与时代图景的交叠中追寻伟大抗战精神,找寻一座座矗立在中华大地上不朽的丰碑,呈现各地各校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立德树人的创新之举。

烈士远去,英名长留;山河为证,精神永恒。本期推出特别策划“追溯烽火岁月,续写强国华章”,刊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我省教育系统引发的热烈反响,并集中刊发9所学校报道,期望将先烈之名镌刻中华大地,成为永恒记忆;让红色基因血脉传承,续写新的历史篇章。敬请关注。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师生高度关注、热烈期许,纷纷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收听收看。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铿锵的正步声如同时代的鼓点,激荡在江苏校园的每个角落。大家一致表示,将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动力,切实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和奋发报国的务实行动。

“思政大课”厚植爱国情怀

全省教育系统将此次纪念大会作为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说,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观看了气势恢宏的阅兵式,真切感受到新时代中国人民军队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真切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辉煌成就,真切感受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时代责任。他表示,要将抗战精神核心内涵、新时代伟大成就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仪式教育赓续红色血脉。9月3日上午9点,阅兵式正式开始,师生肃立唱国歌。当来自“刘老庄连”的现役战士严鹏飞和袁梦驰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时,淮安市刘老庄连红军小学的孩子们举起右手行少先队礼,完成了一场跨越82年的致敬。庄严的盛典激荡起师生炽热的家国情怀与强烈的使命担当。该校学生钱思颖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要像队歌里唱的那样,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好好学习,增长本领,长大后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张家港市云盘小学悦丰校区三(2)班学生徐董奕看到班主任石冬杰作为民兵方队的一员,正步走过天安门时,不由得高呼:“长大后,我也要像石老师那样当一名军人!”

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是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当天,师生们一起观看了阅兵式。该校学工部主任代彦武表示,学校将继续发扬少年军校特色,把国防教育和课程教学、日常管理等相结合,创新教育方式,深化国防教育成果,在青少年心中厚植家国情怀。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宣誓。”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党委副书记汪永生看完阅兵式后表示,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将不断深化爱国爱校教育,推进中医药文化铸魂育人工程,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强国之志,培养学生“兴药报国”的情怀担当,让“请党放心”的坚定誓言融入“振兴中医药”的时代使命。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郝云亮说:“阅兵式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防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进一步激发了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接续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后,我深感震撼、备受鼓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不仅站起来了,还富起来、强起来了。”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延溢说,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将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新时代接班人。

青春接力展现时代担当

从校园课堂到长安街头,我省青年学子以热血和赤诚铭记抗战史、践行报国志。

“当我随民兵方队经过长安街,光荣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检阅时,心中无比激动、无比自豪。”作为受阅部队民兵方队的参阅队员,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2102班毕业生王馨茹说,看到观礼台上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她仿佛看到了无数先辈为了国家独立与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身影,正是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继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力量,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能够在海军方队参阅,对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雷佳俊来说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光。他坚定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官兵,我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努力做新时代的好战士,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中书写火热的青春篇章。”

“每当在训练中感到力竭时,我都会想起那段浸透血泪的历史,想到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盛世。”南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2025级硕士研究生张晓瑜是民兵方队参阅队员,她说,从抗战精神中总能汲取到无尽的前行力量。

历史的脚步,永远向前。抗战精神的薪火,在广大学子心中灼灼燃烧。

先辈们以血肉之躯抵御外侮,筑起民族长城。今日我们则以知识与技术为武器,在田间地头构筑起无形的‘绿色长城’,抵御生物入侵与病害侵袭,守护国之根基。”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晨光表示,当钢铁洪流般的国防力量驶过天安门广场时,作为一名植物保护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他看到的不仅是国家捍卫和平的盾牌,更联想到所学专业所肩负的“绿色卫士”使命。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学术理性守护真相;我们珍爱和平不是回避斗争,而是要以创新突破捍卫发展权益,以青春热血续写先烈遗志,用知识的力量穿透历史迷雾,用科技的突破筑牢安全屏障。”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霍雷霆说,实验室里的每一项技术攻关,都是对“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的当代破解;田野中的每一份社会观察,都是对“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的学术传承。

“当新型装备隆隆驶过天安门,我更加明白,抗战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火炬,科技创新则是新的铁血长城。”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贾轩闻是一名退伍军人,看到现代化人民军队彰显的强大国防实力,他愈发坚定用专业知识报效国家的决心。贾轩闻说,阅兵盛况让自己回忆起服役时的那段难忘岁月。如今,他虽脱下军装,在校园里专注于船舶喷水推进技术研究,但军旅生涯铸就的家国情怀早已融入血脉。从训练场转战实验室,从持枪保家到科研报国,身份变了,责任与担当始终未改。

精神传承融入育人实践

“天安门广场上铿锵有力的正步声,是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更是我们教育人砥砺前行的冲锋号角。”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纪念活动蕴含的重大政治意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培育民族复兴人才。

盐城景山中学语文教师路璐在现场看完阅兵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说:“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让学生牢记历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面向未来,我们要引领更多的学子奋发图强,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九三阅兵让我深刻感受到肩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千钧重担。”泰州市姜堰区淤溪学校校长严祥表示,他将把这份震撼与感动带回校园,带给淤溪学校的全体师生,鼓励他们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脚踏实地、奋发向上的实际行动。“我也将继续坚守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努力培养更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无锡经济开发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杜黎明说:“我将带领全体经开教育人聚焦科技创新与拔尖人才培养,推进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落地,构建数字化驱动的基础教育智慧化评价体系,推动经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职业院校要自觉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大局。”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洪表示,扬工院将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宽战略视野、更实工作举措谋划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将伟大抗战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深度融入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提升职业教育适配性的有效路径,着力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精湛技能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职教力量。

“‘以史为鉴、以史育人’是崇高的使命与坚定的责任。”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将不断从教学实践中发掘新的方式方法,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和抗战的历史认知,通过教学传授给青少年一代,让他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说,她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全力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一号工程”,加快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矿大智慧与力量。

科研攻坚筑牢强国根基

自主巡弋、出击深蓝,人工智能、空天争锋,以快制强、极速打击……阅兵式中,无人僚机、“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等尖端科技力量震撼亮相,彰显了我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钢铁洪流中的科技密码,澎湃着高校科研攻坚的强大动能。

作为国防特色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携“航空报国”的红色基因、“志在长空”的蓝色梦想,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装备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本次参阅的装备尤其是空中梯队的众多先进机型,都有南航人的深度参与和重要贡献。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姜斌表示,学校将坚定不移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砥砺创新,勇攀科技高峰;在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上持续深耕,造就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南京理工大学是国防科技创新的“国家队”,该校教师或校友全面参与陆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与战略打击群武器装备研制,深度参与其他方队装备研制。“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担当,在支撑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列。”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付梦印表示,学校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和新质战斗力,锚定尖端武器装备、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打造更多“国之重器”;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强化有组织科研,助推优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超前布局重大前沿科学方向;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战机呼啸的背后,是无数通信模块与传感系统的精准交织;指挥体系行云流水般的协同运作,蕴含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层突破。”在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吕俊鹏看来,中国强大的科技筋骨,正是由这般微观世界创新垒砌而成。“未来的科研路上,我们当以代码为刃、以电路为盾,在自主可控的征途中破局开路。”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李汀所在的党支部,曾助力“天问二号”探测任务。他表示,作为通信与信息领域科研工作者,将坚定信心,继续攻关创新,培养更多具备家国情怀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科研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该校校长勇强表示,学校将持续完善具有林科特色的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有组织科研创新能力,切实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江苏教育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我省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 弘扬抗战精神 砥砺复兴使命

原文链接:

http://epaper.jsenews.com/Article/index/aid/9017012.html


阅读次数:10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

审核:许天颖 王璐

校对:邱欣

图片: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