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经济管理学院22级农经专业本科生齐聚浮山村,参与稻收劳动、田野思政课与结业仪式,“大地学堂·耕读课堂”为期一年“从麦种至稻收”的耕读旅程结束。

一镰起穗,稻香盈野
再次来到这片熟悉的土地,6月同学们亲手插下的秧苗,如今已金浪翻滚,丰收在望。示范田里,种植能手讲解收割要领,“握、斜、割、捆”,测产、割稻、打谷的节奏在田间铺陈开来。传统打谷机“簌簌”作响,溢出满田稻香;远处现代化收割机高效作业,短短几分钟,成片的水稻便被收割、脱粒。学生们分组协作,手握镰刀、弯腰割穗,在汗水与笑声中共享丰收的喜悦。
从一年前的麦种开启,到后续的麦收、插秧、田间管理,直至今天的水稻丰收,在这片责任田上,同学们学习核算产量、协调分工、分析成本与收益;在弯腰与起身的节奏间,完成了从会学到会干、从懂知识到懂生产的蜕变。

一课入心,润物有声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今天我们把思政课搬进田野,讲一讲粮食安全。”稻香弥漫的田边,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豪杰老师以《“粮食武器”既要会种更要会用》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堂“泥土味”的田野思政课。
王豪杰从基辛格“控制粮食就控制人类”的论断谈到当今ABCD四大粮商的全球布局与中国应对,指出粮食不仅是“饭碗问题”,更是国家安全的底座工程,深入阐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核心战略。“粮食安全不是单纯的农业命题,而是经济命题、战略命题、青年命题”,这份真实的“田野教材”,正启发着同学们思考如何让所学知识真正种进产业,长出效益。

一季征程,青春接续
劳动实践结束后,“大地学堂·耕读课堂”实践活动结业仪式举行。白马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汤浩波出席仪式并致辞,他指出,劳动实践是宝贵的回忆,希望同学们能把在耕读课堂学到的知识和精神,带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保持对农业的热爱和对乡村的关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院党委书记孙雪峰寄语农经学子“要守住初心,做有情怀的农经人;要心怀感恩,做有格局的农经人;要笃学笃行,做有本领的农经人”。学生代表王威智分享了自己在一年“春种秋收”的实践里,收获的成长与扛起的责任。
仪式上,浮山村党委书记曹安静与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战国为“先进生产小组”颁奖,学生代表向生产指导教师敬赠“大地学堂·耕读日记”纪念册,并向下一期劳动实践参训的2023级同学代表交接稻种。
从小麦播种到稻谷归仓,从课堂推演到田间劳动,同学们在种与收的劳动中学会协作、炼就坚韧,在农业生产经营对照实验中让课堂所学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
阅读次数:15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