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万建民院士团队在耐低氮优异基因自然变异及其调控网络取得新进展
氮素是最重要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重要的限制因子。大量施加氮肥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壤酸化、温室气体排放、水体污染等,因此减少氮肥施用、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植物对低浓度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同时植物对低氮信号的响应也是多层次的。因此,植物需要一个有效的氮素吸收机制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NUE,Nitrogenuseefficiency),研究利用水稻应对低氮环境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网络是降低施肥和提高产量水平的有效策略。近日,国际著名综合性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在耐低氮优异基因自然变异及其调控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Genome-wideassociatedstudyidentifiesNAC42-activatednitratetransporterconferringhighnitrogenuseefficiencyinrice)。该研究通过基于三年大田试验的基因组关联分析,结合过表达和基因敲除等功能验证,克隆了双亲和硝酸根转运子OsNPF6.1,发现OsNP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