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园艺薛佳宇团队揭示伞形科复杂香豆素生物合成通路的演化
8月11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薛佳宇团队与合作者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hegradualestablishmentofcomplexcoumarinbiosyntheticpathwayinApiaceae”的研究论文,重构了伞形科中复杂香豆素生物合成通路起源与进化的详细过程,揭示了科内复杂香豆素生物合成起源及产物多样性的分子机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复杂香豆素(complexcoumarin)具有多样化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和抗炎等,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在自然界中,复杂香豆素仅分布在被子植物的少数谱系—伞形科、芸香科、豆科和桑科。这几个科中,伞形科具有最高的复杂香豆素结构多样性(线性呋喃香豆素、线性吡喃香豆素、角型呋喃香豆素和角型吡喃香豆素),但并非所有伞形科物种都能够合成复杂香豆素,且物种间合成复杂香豆素的含量和类别也存在显著差异。虽然伞形科复杂香豆素生物合成通路已被破译(Zhaoetal,2024;Lietal.,2024),但造成其在伞形科中的分布偏性、类型和含量的多样性差异的机制仍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