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病毒巧搭传播桥梁:陶小荣团队发现昆虫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关键蛋白
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各种外界生物的侵染,作为危害作物的第二大病害—植物病毒一旦感染农作物,其品质和产量都会受到极大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颗粒无收。不起眼的昆虫往往是病毒病害在农作物产地爆发流行的罪魁祸首,目前所已知的病毒中,超过75%都是依赖昆虫进行传播。昆虫在发病的农作物上取食汁液时病毒就被携带进昆虫体内,随后被媒介昆虫大面积传播。因此,为控制并降低病毒病害的发生率,探究病毒和昆虫介体在传播过程中的内在互作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stripevirus,RSV)引起的病毒病害,2001-2012年在我国多个稻麦轮作区流行爆发,仅2004年江苏省的发病面积达到2000万亩,占到全省总面积的79%。病毒大面积爆发流行正是因为携带该病毒的昆虫介体灰飞虱长距离传播导致的。虽然已报道水稻条纹病毒在灰飞虱体内经过循回增殖传播,但病毒如何突破灰飞虱中肠屏障进行持久性传播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我校陶小荣团队近日在国际权威期刊《PLoSPathoge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enuivirusutilizesitsglycoproteinasahelpercompon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