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鹊巢鸠占”:洪晓月教授团队揭示入侵沃尔巴克细菌改变灰飞虱微生物群落的机制
7月2日,微生物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Microbiome》在线发表了我校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分子生态与进化实验室洪晓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RecentinfectionbyWolbachiaaltersmicrobialcommunitiesinwildLaodelphaxstriatelluspopulations》。昆虫体内蕴藏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社会,经过长期的共进化,他们与其宿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宿主的生长、发育、生殖和对外部环境适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微生物对昆虫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影响微生物社会结构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该论文从群体遗传学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和日本17个地理种群的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与环境因子和宿主遗传背景的关系,揭示灰飞虱栖息地的降水量和其线粒体DNA变异能够显著影响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深入分析发现,近期入侵的共生细菌Wolbachia(沃尔巴克)的感染和在灰飞虱种群中的快速传播彻底改变了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重塑了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暗示Wolbachia可能通过改变灰飞虱体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来影响灰飞虱的